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阅读:18610回复:35

中医演义 ----八种体质----中医是怎样炼成的---序言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8-11-07 02:47

中医演义之一 .....
八种体质演义

中医是怎样炼成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医舌诊第一人  李 静  
让良药不再苦口  喝茶用餐中养生
愈病于谈笑之间  决胜于千里之外



烂泥塘---乾卦 烘箱----离卦  灯笼-----------震卦  阴暗的角落----兑卦
沙漠-----坤卦 冰箱----坎卦  看不见的战线---巽卦  冬天的黄河----艮卦  



           

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沙发#
发布于:2018-11-21 15:48


第一回   评求医看病难难者不会 论养生看病易会者不难



大家都知道扁鹊望齐侯的故事,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。望闻问切四诊之首望诊,看舌质舌苔,从整体出发,衡量出八种体质与寒热虚实四种主要病机状态则不难,应用衡通法纠正之,四两拨千金,窍打一点,治病与养生则不难!
什么是中医?

网上,网友,护士网名叫“成长”的说:李老,我以前是吃抗生素消炎类药太多了,结果是胃坏了,妇科病越来病越多。去年经我院一个肾萎缩病友,她服你的二号温通药茶每天六袋,一年大为好转的老病友介绍,我在网上联系了您,您说我是吃抗生素吃成雷区了,诊断我是灯笼体质,寒湿包火,让我服二号温通多服为主,一号凉通与三号疏通少服,并预计寒湿解决的过程中会有药与病搏的反应,主要是长痘,那是从里向外托毒外出,您形容是挖出地雷。我服您的药后我的整体状态好了很多,而且确如你所预料,地雷挖出来了,脸上长痘了。您说血得温则行,得寒则凝,要先解决抗生素消炎类苦寒药服用太多,关门打狗的结果。前一个月只是提前两三天,我就没问你。这个月大姨妈提前来了十天,这是什么情况?
李静:这仍是药力与人体在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。欲取之必先预之,欲擒故纵,也谓引蛇出洞,又谓开门逐盗,方可针对以前苦寒药太多的关门打狗。
中医治病的过程象天平一样,物品放上去左右晃动,左右重量相等了,天平慢慢平稳至正常。
成长:我知道你的意思了,你的意思是,人要想正常,先要不正常,经过不正常的过程以后慢慢就正常了。
李静:月经,俗称大姨妈。每个月来一次,故谓月经。不来不好,来晚了不好,来多了也不好。来少了还不好,来早了仍是不好。
人体象一条大道,大路上经常堵。火车,飞机也经常晚点,你天天上班没有晚到,早到过吗?
大姨妈不来了,来早了,来晚了,来多了,少了,来时痛经,都要衡,衡量出原因,再权衡治,用天平的角度来衡量治疗的进程与结果。
人体本来是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的!
中医是先用望闻问切四诊衡量人体,再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权衡病因病机病理病位以及治法方药。
中医首重望诊,首辨阴阳。次辨病在表在里,再辨寒热与虚实。
中医三大宝:药疗,术疗、食疗。
治法主要是正治法,反治法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板凳#
发布于:2018-11-11 10:55
http://www.ljhtyst.com/bbs/read.php?tid=67444&fid=6&page=1中医是怎样炼成的 衡通学派成立十一年致词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地板#
发布于:2018-11-09 13:01
我曾用小柴胡汤,白虎汤治愈我自已的高热,自已用刺血太阳穴治好自已的红眼病结膜炎。用拔火罐方法,治好自已腹部的蜂窝组织炎。用雅胆子治愈自已的外痔如鸽蛋大难忍的肿痛,用雅胆子加大黄治好自已的高血脂。用衡通汤重加皂刺治愈自已的肩周炎(五十肩)。曾自服巴豆,甘遂,雅胆子以掌握其药性药力与药量。用甘露消毒饮合十指尖刺血治愈我的2岁儿子之脑炎高热惊厥。用滋阴清燥汤加清火之品治愈我的18岁女儿,住院数次不能治愈之头晕症。
古虽有“医不治自”之说,然而历代名医家均有自已愈病的记载。试想自已的病,自已应该最清楚的,该如何治,服药后有何反应,感觉如何?效果如何?自已应该是最明白的了。
我自已血脂高,血糖高,转氨酶高,经常发作心慌难受。先用中成药针剂“脉络宁”输注一疗程不效,学生江植成劝服西药降脂药多日不效。同行孟医生说服中成药“防风通圣丸”有效,我也曾看过报道,然服多日也不效,后再服衡通汤加雅胆子胶囊方效。
我经常观察自已的舌质舌态变化,来指导用药方法,明白自已是湿热痰阻与气血瘀滞之体,故治法须用疏通气血,清热祛湿理气化痰之药方可。自已非常明白“脉络宁”的组成是治气阴两虚偏热之瘀,治心脑血管病的,经常给病人用有效的,为何给自已用则不效呢?乃不对证也。报道上有“防风通圣丸”治高血压,高血脂,肥胖病有效,同行一说有用马上自已也服用,自已应该明白“防风通圣丸”是表里双解的,对自已的气血瘀滞还是不对证的,难怪服后还会出现心慌的症状呢?原来还是没有详加辨证,断章取义了也。2004年的大年三十,我的左手被野猫咬伤,不数小时即红肿,除用破抗疫苗注射外,输注抗菌素,又自疏方五味解毒饮重用金银花,土茯苓,加服雅胆子胶囊,三七粉,一日肿消,三日即愈。


2001年始来深圳,接触的病种为肝病,不孕不育症、肿瘤、失眠、前列腺炎、胃肠病、便秘、心脑血管病、风湿病、妇科病、鼻炎咽炎、皮肤病等。与儿科之发热咳喘腹泻证,每用滋阴清燥汤,麻杏甘草等,愈之也多,用之也屡。
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现代中医界大伯乐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总编刘观涛先生。我在中医名家网上,发表了一些我这些年所发表过的论文,写了自已运用中医五方于临床的心得体会,取名为“中医五方演绎”,刘先生阅后来电约稿,并表示赏识,建议把原书名改为“名医师承讲记----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”,讲述真实的思考过程:把诊治时的犹豫思考、一病多解、概率分析、把握程度等等,如是说来。还原“现在进行时”的真实状态,而不是“事后诸葛亮”的工作总结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事,一定要多谈“为什么”,这样思考,你的依据是什么?把握性到底有多大?
并建议我写一篇自已的治学之路,相当于给我的学生或后人,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,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,阐述得特别生动而真实,于是就有了这篇“中医是怎样炼成的”。
中医是怎样炼成的?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!即:不停学习,不断摸索,不停探索,不断进步!屡败屡战!



正是: 师承教育学院教育有异    学院派师承派自学成医

欲知中医是怎样炼成的?请看第一回:
评求医看病难难者不会,论养生看病易会者不难。

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4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3:01
1987年我35岁,通过亲友介绍至谁北市行医,先在区人民医院,后又经卫生局推荐至军分区医院。
来淮后接触的病种多了,先是治好了一个姓王的病人,接着那个病人介绍来同病房的好几个肝炎病人。记者给我在电视台做了报道,报社记者也来采访,后被选为政协委员。治王姓男孩的癫痫病,其舅舅是市委副书记,打电话给军分区后勤部长,请给他亲戚治癫痫病,后用衡通汤治愈。一位肝昏迷患者,我处以衡通汤合小陷胸汤加羚羊角,服药一剂即苏醒,三剂即出院,后经我用中药衡通汤理冲汤加减治愈。治不能生育的患者治好许多,后有一个先天无子宫的女子,其家人来了好几个,跪求给其冶病,说你治好我们那里好几个不能生育的,我说这个病我实在不行,别说我,谁也不行。
曾有一20岁女子来求诊,跪求哭诉,说其因从小患闭经病,治了数年,服中药数年都无效,听说你医术好来求您了。视其体质甚佳,何至于闭经,何致服药数年无效?乃细询其治疗经过,诉说一般都是找中医,问病诊脉后即开药,找了好多中医,曾有一次妇科医生给其扩宫也没效。思之闭经何用扩宫?让其做妇检,方知是先天性无阴道,只有一尿道,我差一点又给她开中药,若开药,岂不是误诊了吗?其家在农村,父母对人体的生理知识太差了也,女儿长至20岁了,还不知先天无阴道。我若不详诊细询病史,自已误诊不说,还不知有多少中医要给她开中药呢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5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9
古人说“书读十遍,其义自见”很有见地,“从无字句处读书”是要领悟才行。比如《章次公医案》刚买来,读了一遍,认为书中讲解不多,文字简练。数年后复又读之,方始明白此书文简意深之精义。读医书不比读小说,读医书要能领会出书中精义,即是“从无字句处读书”的道理所在。
比如《金匮要略》中说: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。那么无字句处呢?是不是应该是:病“悬饮”者,当以凉药逐之,病“支饮”者,当以泻药泻之,病“溢饮”者,当以发汗药表之吗?这就在于自已动脑去领会,去悟。所以一直有人说,病“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,是局限,如果是热痰饮呢,也用温药和之吗?
而我的理解是:仲景所说之“痰饮”乃所有“痰饮”之总称之内中之“痰饮”,并非是说所有“痰饮”均用温药和之也。视其所论之治悬饮,治支饮之方药均非温药可知矣。其治支饮不得息之“葶苈大枣泻肺汤”、“厚朴大黄汤”,治悬饮之“十枣汤”,治“留饮”之“甘遂半夏汤”,治“溢饮”之“大青龙汤”,皆非“温药和之”之法也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6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8
想自已医书读的也不少了,为何治病效果平平呢?为何还有许多病屡治不效呢?自已屡败屡战的精神固佳,然而别人治不了的病,自已也治不好,这不是古人说的“读书难,读医书尤难,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”吗?
还是自已书读的不细,想古之名医大家,近代北京四大名医,现代名中医,有那么高的成就,没有一个是轻易而成名的,都是经过磨励苦学,都是经过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这个过程的。
故我认为,要从中医基础经典名著学起,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学心悟》、《医门法律》等多部古典名著如喻嘉言,柯韵伯、徐灵胎、陈修园、尤在泾、张景岳以及金元四大家之著述,温病学家叶天士,吴鞠通、王孟英、章虚谷、吴又可、余师愚等论述。
得益最多的,有张锡纯氏的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曹颖甫的《经方实验录》,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,颜德馨的《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》,近代名医蒲辅周的《蒲辅周医案》,岳美中的《岳美中论医集》、《岳美中医话集》、《岳美中医案集》,金寿山的《金匮诠释》,裘沛然的《壶天散墨》,朱良春的《朱良春论医集》以及《章次公医案》,焦树德的《用药心得十讲》,《程门雪医案》。
与陆渊雷,邓铁涛、秦伯末、周仲瑛、叶橘泉、何时希、关幼波、任应秋、何任、姜春华、刘渡舟、方药中、朱进忠、万友生、魏长春、徐荣斋、柯雪帆等近代名医的著述受益良多。
后又至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亲聆闫孝诚,谢海洲、路志正、张兆云等老师的教诲。反复研读诸位前辈名医名家学说论著,取各家之长,领众家之教,这些老师不都是我的师父吗?有这么多的老师,自已再学不好,能怪谁呢?只能怪自已了。从此,一边临证,一边读书。所以说十年读书,十年临证。活到老,学到老。蒲老在老年还在不停地看“吃”书(是将书放在离眼睛很近地地方),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7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8
治一食道癌患者,与其用巴豆开结方开之,张锡纯之“参赫培气汤”服之,并让其吃饭服药时均用站立位,让其用驴尿煎药,服药一个月大有好转,已能吃馒头面条了,病人听信他人言,说不卫生,不科学,改用他方治之,二月后病人让家人用板车拉来求诊,说先是听信他人言,服用其它药,后又上大医院看,医院说已至晚期,手术也不能保证好,而且术后还会有复发,而且你的体质现在也太虚了,手术当中可能会出问题,故只好又来求您了。视其面色如土,大便干结如羊屎,坚辞之不治,患者痛哭流涕而去。
治一肺结核低热男病人,与其用张锡纯之“十全育真汤”加减治之,服数剂效不显,患者要求速效,让其煎药时用还元水煎药,三剂则大效,来复诊时说我的病已好了八成。
现在想起来,那时就没有想到古人说的“药无难代之品,有不善代之人”这名名言,没有想到用其它药代替童便,而使这一病人没有治愈,深以为憾事也。
一邻居女二十多岁,亦患肺结核,低热咳痰带血,与其久治不能止,劝其服童便亦被拒。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方不效,用《经方实验录》中方也不效。后病家听人传单方,服黄鼠狼肉及汤致大量吐血及子宫出血,经医院抢救血止,后终于数月后死去。思之,岂不是别人治不好的病,我也治不好吗?不正是前人说的“世无难治之病,有不善治之医”吗?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8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7
1984年我用“甘遂半夏汤”治一肺气肿,肺心病多年而致膨胀之袁姓男病人,腹胀则泻,泻则腹胀减,再三思之,病人应该是“留饮”,《金匮》“痰饮咳嗽篇”之“甘遂半夏汤”证。处以该方,亲去病家,看其煎药,当时有一西医在场,说这一点药,你还要来看着,能有多大力量。我说此药里有甘遂和甘草,在中药“十八反”里面是反药,一般不能用在一起的。西医说,不能用在一起,你怎么还用在一起?我回答说医圣张仲景之经书《金匮要略》一书中“痰饮咳嗽篇”上有此方的,是治“留饮”的,他现在是腹胀则泻,泻后胀减,正是“留饮”,此方正好对他的证。服后病人并无大的反应,腹泻虽有好转,不久仍然死去。
事后思之,此病“留饮”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而已,患者是肺心病发展至肝而致的腹部膨胀,非单纯“留饮”病矣。是自已辨证未确,非经方不效也。只重视局部证状,忽视了整体病情。看前人书有用此方治“留饮”一剂则愈多年之痼疾,而自已用之则无大效,思之如果再辨证治其本病,虽不能治其速愈,当亦能延其生命。想此证如遇前辈高手,当是能治愈之证。还是自已的本领没有学到家,功力不够也。

   1985年我34岁时,治好一个男子腰扭伤,针灸推拿打针服药不效来诊,视其腰中间痛重,与之针“人中”穴位一针,手法捻转后,病人立即能直起腰来,一点也不痛了。病人高兴地在门外说,大家看一下了,我腰扭伤半个月了,治了半个月不见效,痛得我什么也不能干,只能弯着腰。李先生只给我扎这一针,而且还是扎在鼻子下面的,但我的腰立即不痛了,还能直起来了呀。众人皆以为奇,相互传说。
   紧接着又治了一个癫痫持续状态,发作七天不止不能苏醒的十七岁女病人,县医院让其转上级精神病院,经人介绍前来求治,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剂则苏醒。病人送来锦旗一面,名声传出,来了许多病人。其中有些是我没有见过,也没有治过的病例。
有一个皮肤癌患者,手部溃疡多年,我与其二个月也未治愈。用过付青主的方子,用过四妙勇安汤,内服外用,三月余,终也未治愈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9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7
每遇一证,先用西医辨病,西医认为是何病,该如何治,预后如何。而中医辨证应是何病证,治法如何,何法何方,每每记载下来,再视其病用何法为好,先用西医法?先用中医法?还是中西合用,以中医药为主。慢慢地明白了,没有把握的病,不可妄下断语,危重病人,要能看出来。至三十二岁以后,至今未再出现重病误诊误治之事,深以为幸也。
   三十岁以后,经验阅历既多,书读也多,明白古今名医名家,大都有此过程。想到自已有好多次,都是诊断病人时断章取义,处方用药时,都是“比胡芦画瓢”,而却往往认为自已是辨证入细,用药丝丝入扣。效时故有,然不效者居多矣。如用经方“甘遂半夏汤”、“皂角丸”“三物白散”、孙思邈“千金要方”之“下瘀血汤”等,虽然都没有出事故,然而效果也没有,病情依然如故。是古人的方子不好吗?显然不是,是自已用不好,是辨证没有到家,没有抓住要点,没有抓住主证而已。
曾用“串雅内编”中之方“八宝串”,治好一个肝硬化气膨胀病人。后遇一膨胀病人,病家要求速效时,不能把住时机,即处此方于病人,当时服后无事,数日后,病人突然死去。当时有人说,是病人受不了儿媳的气自杀而死,也有人说是病重胀死的。又治一肝癌男子,西医用化疗,我与其用“八宝串”一剂未效,用“活络效灵丹”也未效,改加张氏之“理冲汤合鸡蛭茅根汤”亦不效,更加认识到古人说的“治病三年,方知天下无方可用”,实乃至理名言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10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6
名医师承讲记,即是中医所接触比较多的病种的诊断思路与辨证施治的记录。也是中医现在如何发展自已的特长,借现代医学之检验等各种方法为我所用。扬长避短,现代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?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?也就是说既要坚持中医的特色,又要与现代医学结合,不断进步,不断发展,这应是现代中医的正确方向,愿我们共勉之。

我独立行医应诊以后,走了不少的弯路。那时经验少,临证尚有许多茫然不知所措之时。比胡芦画瓢的时候还是比较多,事后请教师长,或诊后翻阅医籍,再诊时纠正之。
行医不久后,因治一小孩高热惊风,经我用针刺十宣穴出血治愈,名声大振,求医者甚多。认为自已医术可以了,真的如古人说的“读书三年,便谓天下无病可治”了。
记得有一次治一危重病人,病家来请出诊,至病家时,看到一老年男子,年约六十多岁,面红精神甚好,言语谈吐毫无病像。诊其脉大有力,舌苔灰腻而滑。询其得病,说已数日,主要是腹泻且喘病发作,服药不效仍然喘泄,不能吃饭。那时认为脉有力,舌苔灰腻应是寒湿重症,用张锡纯之急救回阳汤应该是对证的,一点没有看出病已至危,“回光反照”之象。故处方以急救回阳汤,方用六君子汤加黑附片,山萸肉。
数日后听人说,那个老头你看后,药还没有煎好人即死去了,要不然你会麻烦的。我一边暗自庆幸,一边自责,深悔当时没有看出病人是回光反照,如果病人服药后岂不是麻烦大了,所幸其妻及其孙等家人,皆是我与其看病看好的。其子及子媳对我甚为相信,然亦为深刻的教训了。证明还是自已的功底不够,医术没有学到家。别人治不了的病,自已也还是治不了,病至垂危都不能看出,何能为医呢?
   还有一老太太,周身疼痛,我诊后,即开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之活络效录丹,服药数日后,病人未再来请复诊,过了数日,病人突然死亡,此症很久我也没想出原因。
一病人腹痛,大便不能畅通,每次解大便都感费力且时间过久。因病人相信我,当时诊为肠炎,先用调胃承气汤不效,又仿张锡纯之意加蒌仁,服数剂又不效,故又加重大黄用量至15克,蒌仁加至60克,又服二日仍是腹痛,大便仍然如故。后数日病家至一西医处,打针输液病情缓解。我亲至西医处拜访,赵姓西医说病人是水液缺失且有肠炎,不补液如何能好?方始明白自已所治之法皆是通下,肠内干燥如何能通下?自已的思路太狭隘了。至此,深深明白自已的功底不够,所需知道的东西还太多。真的是古人所说“治病三年,方知天下无方可用”了。
故此后,每于诊余即读中西医书,常至深夜,且夜半醒来即接着再看。而且对西医理论也感兴趣起来,慢慢掌握了一些西医常识,并到县医院去实习,特别学了检验知识,逐渐学习中西医结合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11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6
临床上,真寒假热、真热假寒,真虚假实,真实假虚之证,辨证时一次即恰到好处,并非容易之事。除了临症时详细诊断辨别、洞察秋毫外,还须借鉴前医之治法方药,有许多疑似之证,往往都是经过数次误诊误治后,或试探性治疗后,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。
证有真假凭诸脉,脉有真假凭诸舌。然舌亦有真假,又当细审病症。新病从舌,久病从脉。其新病多实,但亦有虚者。久病多虚,亦有实症者。而且虚证可能夹有实邪,实证之中,亦有夹虚之证。真假虚实,错综复杂,变化莫测。所以辨证务须入细。入细,方能务实。
扁鹊曾说“人之所病,疾病多,而医之所病,病道少”。千方容易得,一效最难求。
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:“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,而所持的方法少,时有穷于应付,不能泛应曲当之感。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,倘若认证不清,同样可病随药变。持平以论,温热寒凉,一有所偏,在偏离病症,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。临证治病先抱成见,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。只有不守城府,因人因时因地制宜,度长短,选方药,才能不偏不倚,恰中病机。”
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。
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,以擅用经方而闻名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的作者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,经方`、时方、验方、单方、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。
中医讲辨证施治,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,具体情况具体对待。同一临床表现,人不同,地不同,时不同,治疗方法也就不同。所以说:经方极可贵,时方有妙用。验方治专病,秘方治顽症,单方治大病。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,应加减增损,经方时方配合,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,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,或综合单方,验方而组成新方,反复实践,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12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5
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,故而学辨证不难,难在从舍。或舍脉从舌,或舍舌从脉。如果舍从不慎,往往毫厘之差,千里之谬。
比如恶寒发热看似易辨,实则难辨。中风、伤寒、温病、热病、湿病都有发热,这就要从其同异之间区别了。
恶寒则中风、伤寒可见,热病可见,惟温病则不恶寒。但中风的恶寒热,伴有汗出;伤寒的恶寒发热,伴有无汗而喘;热病的恶寒发热,是汗出口渴,脉洪大。口渴是热,但假热也有口渴。要在其脉象洪大中,辨其有力是真热,无力是假热;无力中,有时有力是真热,有力中,有时无力是假热。口渴,辨其饮多喜冷是真热,饮多恶冷是假热;喜热不多是假,喜冷不多也是假。
有但寒不热、但热不寒的;有表寒里热、表热里寒的;有上寒下热、上热下寒的;有先寒后热、先热后寒的;有寒多热少、热多寒少的;有寒轻热重、热轻寒重的;有寒热往来、发作无常的;有真寒假热、真热假寒的。
辨虚实也是这样,有形似虚而其实是为实,有形似实而实为虚,所谓大实如羸状,至虚有盛候是也。如果证型类似虚寒,但腹痛拒按,心烦口渴,泻出如火,肛门热痛,即不可误认为寒而用温热;证型类似热证,惟脉象无力,唇色变白,即不可再用寒凉。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13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5
故而,我将西医的“基础医学问答”、“临床医学问答”、“临床医师手册”等买来细读。对中医历代名家名著反复研读。于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、《经方实验录》中得益非浅。然而感觉其对于临证诊断,特别是舌脉方面不够详细全面。因之购买“舌诊图谱”、“病证诊断图谱”、“脉诊”等类书细读,并于临诊时验证。曾到上海中医学院,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去进修。订阅《中医杂志》、《新中医》、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。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,遇名医名家或有一技之长者,必向之请教,以便增长自已的知识。
在临证时每遇一病,必数次看其舌质舌苔,认真诊脉。用西医辨病,中医辨证的方法。先议病,后议药。详询西医的各项诊断及以前的治疗用药经过,再用中医的四诊八纲来辨证。
对每一病证,先明其病西医诊断当为何病?中医认为应是何证?西医当如何治疗?预后如何?对效果不好的当思其为何不好?中医可如何用药,应用何方何法,道理何在?何时能效?何时能愈?向病家说明西医药的长处是什么?中西医药结合的长处又是什么?为何中医这样治疗?为何能有效?
特别强调临证抓主证,主证一解,其它症状则迎刃而解。诊病时要抓住病人的心理,做到诊断明确,辨证精确,用方用药正确,其疗效才能确切。现代医学的检验,B超,CT等,对于辨病可谓明察秋毫。既然可以借鉴之,为我所用有何不好?扬其长,避其短,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!
ljht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UID2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发帖数3489
14楼#
发布于:2018-11-09 12:54
同时,西医的辨病虽然有其明显的优越性,但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如在某些地方过多地强调病变局部,相对地忽视整体,常常把病和病人分隔开来,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,再加上西医历史较短,自然科学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处于发展阶段,还有很多现象不能用今天的科学完全阐明,弄不清的问题还很多,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上还不能深入,无法诊断的疾病还很多,因而在对疾病的某些防治措施上,相对来说还显得比较贫乏,束手无策的疾病还很多。今天的中西医之间,还存在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的事实。应当取长补短,不要护短忌长。
假如中西医的一方出现了一无所长,那就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问题了。古训必须勤求,新知亦应吸收;古代医籍要多读,近代著述勿忽视;经方极可贵,时方有妙用。如西医在用抗菌素的同时,中医不分寒热虚实,亦随着而用大量清热解毒药,诸如此类,仅是中药加西药,不是有机的中西医结合。应该对某些症状的疗效,西优于中,则以西为主;另一些症状的疗效,中胜于西,则以中为主,相互取长补短,紧密协作,反复实践,摸索规律。并不拘于经方时方之别,或加减增损,或经方时方配合,变古方之制为我用,或参酌数方之意融为一方,或参以单方、验方,随病机层次组成新的处方。不在药多,而在精炼,主次轻重得当;不在量大,而在轻灵对证。西医之言细菌,即中医所谓病邪,西医能杀菌灭毒,中医亦能杀菌灭毒。如桂枝汤,麻黄汤、白虎汤、承气汤,或表或化,或吐或下,使邪尽而病愈者,皆杀菌之法也。如西医诊为炎症,中医便盲目运用若寒,往往不能达到消炎的目的,因中医对西医的炎症,有虚实寒热之分,若不辩证地死搬硬套,就达不到予期的疗效。
上一页
游客

返回顶部